“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桌牌设计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位于文科楼330会议室和301资料室,空间隔廊相邻,秉持“马院信马、在马言马”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荣誉展示区、思政文化墙、研学讨论区、自主学习区等多维空间文化提升、设施更新和环境美化,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营造学术研究、导学互动、人文交流、自主学习一体化浸润式导学育人环境,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青马标杆,提升思政育人“亮度”。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思政元素融入“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建设和思政育人全过程。师生共同设计“青马问道”标志桌牌;在330会议室后墙正中,师生共同设计独具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亚克力标语“学马 研马 信马 爱马”,居中加入学院院徽logo;在301资料室对门墙壁上,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呼应院徽logo。在空间思政育人上,遵循以党建为引领,思政育人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深度挖掘总书记重要讲话宣讲、学院学科建设成果通报、学术大咖做客“求是大讲堂”(已开设9讲)和“青马问道”研学论坛(已开设20讲)等系列活动的精神激励作用,确保学术活动月月不断线,带领青年学生领悟“国之大者”,心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抱负,提升了思政育人的“亮度”。在2024年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评选中,我院温蕾铃同学荣获奖项表彰,王莹同学获奖项提名,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培养的显著成效。在南京邮电大学第二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评选中,我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功入选,这是我院研究生党支部继2023年获批“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后第二次斩获该项荣誉,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在思想引领、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标杆力量。
专家学者做客“求是大讲堂”和“青马问道”研学论坛
协同多元空间,提升空间使用“效度”。330会议室是学术交流交锋交融的集中地,301资料室具有“静心治学”的科研传统。在建设过程中,空间致力于在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引领下,实现会议室和资料室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功能辐射的最大化,不断提升研学空间的使用“效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安静稳定的自习空间、自由便利的研讨基地、丰富多彩的赛事现场、组会和思政沙龙的实体场地,实现动与静的灵活调配,自主学习、研学讨论、集体活动的协调统一,充分保证全体学生的多元空间需求,持续扩大研学空间优质资源的辐射面。
师生在“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开展交流会
师生在“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开组会
“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举办研究生元旦茶话会
搭建互动平台,提升导学关系“温度”。在研究生导学关系中,导师与学生命运与共、相互成就,需要通过积极对话、持续反馈建立和谐关系。“青马问道”导学·思政空间在建设中,通过场景、气氛和情绪的叠加,打造“导学微咖”特色活动,以学业导师为主,通过线下谈心谈话和沙龙,整合校内外导学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引导、学业督导、生活辅导、实践教导、就业指导,搭建新老导师沟通成长和导学平等对话的平台,实现导学间的心灵成长,提升导学关系的“温度”。同时,通过购置咖啡机、空间标志桌牌、绿植、鲜花、糖果等休闲放松设施物品,做好空间的柔性装饰,打造温馨融洽的交流空间。师生的深度互动和和谐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在南京邮电大学第二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中,我院“数智赋能、助力乡村”研究生团队成功斩获校级一等奖。何璇、曹丹妮、陈心林同学荣获南京邮电大学第二十九届大学生科技节“科技节标兵”称号,王子阳、张盛威、袁婷、苏晓莺同学荣获“科技节积极分子”称号,朱奎泽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在2024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中,我院师生荣获多项表彰,其中10231324团支部荣获“优秀团支部”称号,“数智赋能 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邮行淮海”红色精神宣讲团荣获“优秀团队”称号,“红邮行者”社会实践团、“数智赋能 助力乡村”社会实践团调研报告荣获“优秀调研报告”,陈巍巍、何璇同学实践故事荣获“优秀实践故事”,方惠、何璇、李仕君、王子阳、钟琴同学荣获“先进个人”称号,黄洁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院史献芝、沈金霞老师指导的手绘地图《南京!南京!》和何璇、王子阳、袁婷、张盛威同学录制的微视频《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一齐被省教育厅选送参加教育部数字地图项目。
在学院logo前参加插花活动的研究生师生合影
“青马问道”导学思政咖啡沙龙户外活动
我院研究生荣获学校“科技节”表彰及“创新杯”一等奖
师生走出校门开展“大思政课”现场实践教学
我院师生录制的“纪念馆里的思政课”《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在学校官微展示
我院师生制作的手绘地图《南京!南京!》被选送参加教育部数字地图项目
(撰稿:沈金霞 编辑:龙庆 初审:朱奎泽 终审: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