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竞赛能力,5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2-303举办2025年度首场思政课教学竞赛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全国第三届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王亚萍副教授作题为《好课多磨,在磨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学院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共40余人参加培训。
王亚萍副教授结合自身历时一年半、历经九场次教学竞赛的实战经验,系统梳理了从校赛到国赛的备赛历程,并围绕“磨课”核心主题,提出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四维打磨法”,为参训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备赛路径。
第一,磨设计:以学情分析锚定教学靶向。王亚萍副教授强调,教学设计需以“学情”为起点,通过问卷调研、课堂互动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堵点与情感共鸣点。
第二,磨方法:以沉浸式教学激活课堂动能。她提出“课前-课中-课后”全链条教学设计理念:课前通过微课视频、文献资料包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课中运用“问题链+辩论赛”打破单向灌输;课后设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任务,将课堂延伸至红色场馆与社会调研,实现“学理认知-情感认同-实践自觉”的升华。
第三,磨文字:以严谨表述彰显理论深度。针对教案与课件制作,王亚萍副教授指出:“文字是理论功底的试金石。”她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教学设计为例,演示如何通过“核心概念解构—历史脉络梳理—现实案例佐证”的逻辑链条打磨教案。
第四,磨自己:以精益求精锻造教学范式。她分享了自己从“新手教师”到“国赛获奖者”的蜕变心得:“思政课教师要像打磨钻石一样对待每一堂课。”
在交流环节,参训教师围绕“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课堂趣味性”“竞赛评审标准解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亚萍副教授逐一解答,并建议青年教师建立“三库一表”备赛资源系统:理论案例库、学生问题库、教学素材库、时间分配表,为备赛提供系统性支撑。
学院史献芝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本次培训是学院“思政课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推进“三个一”工程:打造一支导师队伍:组建由教学竞赛获奖教师、教学名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实行“一对一”备赛辅导;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微课视频库、竞赛经验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一套激励机制:将教学竞赛成绩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与绩效考核,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教学竞赛获奖教师。

(撰稿:王洁 编辑:龙庆 初审:朱奎泽 终审: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