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千千副教授做客立人大讲堂,作题为《技术革命与社会重构: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双重效应》的专题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世界。”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具有改变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作用。讲座围绕相关主题,讨论了“元宇宙:数字世界的唯物辩证法”“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哲学审视”“青年使命:技术时代的革命主体”等具体问题。元宇宙作为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数字世界,并非凭空产生,它基于现实世界的技术发展而构建,是通过沉浸式交互技术构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从辩证唯物主义高度来看,在元宇宙中,人们的意识可以创造出虚拟的场景、角色和物品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异化表现为人们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但人类能够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能够自主掌控技术。我们应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伦理建设,规范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制定算法伦理等准则;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人类的数字素养,使人们能够理性对待数字技术,避免被异化,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整体利益,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此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新时代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攻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关键点,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也必须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原创性探索,在攻关破卡中跑出中国青年的青春加速度。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以技能人才的执着专注、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和能工巧匠的孜孜不倦,实现匠心报国的青春志,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持。
讲座在仙林校区图书馆运满满报告厅顺利举行,近200名同学报名参加。讲座内容丰富,阐释准确生动,同学们听讲认真,现场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撰稿:柯斐 编辑:龙庆 初审:史献芝 终审: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