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走读、固本培根、铸魂育人”——概论党支部赴临沂开展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7-20      访问次数: 10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7月17日—19日,概论党支部组织党员赴临沂革命老区南邮办学地开展党日活动

此次党日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思政课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通过聆听主旨报告、外出实践研修、集体讨论备课,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提升能力素养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走读教育,为上好思政课注入源头活水。

7月17日上午,支部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同时也是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学员现场观看“沂蒙红”系列微电影《海棠花红》《信》《一颗核桃树》,了解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成立历史,聆听陈毅、粟裕及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阻击战的故事,回顾了悲壮激烈、坚韧顽强的战斗岁月,大家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亲身感受到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涛教授作题为《弘扬沂蒙精神:理论真谛·实践铸就·现实启示》的主旨报告,深入浅出地为学员讲授沂蒙精神,使大家对沂蒙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受到深刻的“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教育。

支部到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战役遗址开展党日活动。瞻仰革命旧址,牢记初心使命。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研修教师先后参观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等,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详细展示了孟良崮战役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大家深刻感受到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纪念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全体党员教师在粟裕将军墓前深深鞠躬,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随后,研修教师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战役遗址,瞻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深切感受到华东野战军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断传承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支部赴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探故居忆峥嵘岁月,敬红嫂念军民情深。纪念馆内,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份份真实的文献讲述着军民鱼水情深、血肉相连的动人场景,歌颂着红嫂义无反顾支援前线、救助伤兵的家国情怀。在讲解员讲述中,党员们回顾了生动感人、荡气回肠的红嫂故事,有为了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哑娘”明德英,有组织32位妇女用七块门板做桥面、身体做桥墩搭成的“人桥”的李桂芳……在小院前,研修教师集体观看了情景剧《识字班》,多种沉浸式现场教学加深了学员对“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红嫂精神的理解,大家表示要把看到的、听到的红嫂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讲好沂蒙精神,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支部前往南京邮电大学办学发轫地——临沂市莒南县东甘霖村开展实践研学。寻根沂蒙山,厚植家国情。跟着讲解员的解说,学员们参观了办学旧址展馆,山东战邮沂蒙丰碑、战邮培训甘霖塑魂、战邮精神奋勇向前、扎根金陵薪火相传、弘毅笃行时代凯歌等五个部分展现了战邮先辈为了革命理想,铸就了“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孕育了南邮“战火生根、热血铸魂”的红色基因。学员们在一幅幅史料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前驻足、交流,共忆峥嵘岁月,纷纷表示要从战邮先辈的热血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学校的根与魂,把战邮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把红色校史整理好、研究好,在课堂上讲好“红色南邮”的故事,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办学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青年党员“东甘霖战邮”先锋队,先锋队在学院党委带领下,全面开展理论宣讲、教学科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带头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参与学院思政课质量提升、红色文化建设、安全保卫等工作,展现马院青年党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撰稿:李智 沈金霞 编辑:刘志强 初审:史献芝 审核:李大伟)